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是了解和尊重自然,如今,一个国际上流行的概念——“公民科学家”正在上海普及,越来越多人正通过积极参加自然科学活动,逐渐成为新一批公民科学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4月22日)从上海林业部门获悉,上海今年将借助公民科学家的力量,继续对上海地区的传粉昆虫种类进行大规模的监测,对传粉昆虫的生存现状进行评估,并对传粉昆虫和不同开花植物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便筛选出有助于恢复传粉昆虫多样性的乡土蜜粉源植物,为上海相关部门的生态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传粉动物保障了全球近90%的被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其中80%至85%依赖昆虫传粉。然而,生境丧失与破碎化、杀虫剂的使用、病虫害、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环境原因导致传粉昆虫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资料图)
有研究显示,欧洲有9%的蜜蜂类和蝴蝶类物种受到威胁,部分国家名录中,超过四成的蜜蜂物种受到威胁。中国城镇化率不断增长,传粉昆虫受威胁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由于研究和数据的匮乏,目前我国传粉昆虫的处境如何,仍无法给出确切答案。”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郭陶然坦言,虽然开展传粉昆虫的调查研究十分迫切,但这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的长期项目,这就需要借助公民科学家的力量。
去年7月,城市荒野工作室联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启动了首期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305名志愿者通过生命观察软件上传8800余幅生态照片,记录了上海地区3600余次传粉昆虫访花数据,最终确定了3089条有效记录,在71科209种开花植物上监测到7目51科大于90种传粉昆虫。
对传粉昆虫与植物间的关系有了详细了解后,就能筛选出一批需要重点监测的传粉昆虫类群和开花植物类群,如灰蝶科、弄蝶科、蛱蝶科等为主的鳞翅目昆虫,蜜蜂科、胡蜂科、隧蜂科等为主的膜翅目昆虫,丽蝇科、食蚜蝇科等为主的双翅目昆虫,以及菊科、唇形科、马鞭草科等为主的植物。
图片来源:城市荒野工作室
“需要重点监测的一般都是访问过多种植物的昆虫和被多种昆虫访问过的植物,它们在上海的传粉网络中往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郭陶然表示,通过监测获得更多数据后,哪些昆虫和开花植物对上海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甚至具有不可替代性就会逐渐清晰,为上海下一步恢复传粉昆虫和乡土蜜粉源植物的多样性提供“指南针”。
在园南中学上六年级的王一汀参加了去年的首期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几乎每个周末都去上海植物园打卡的他目前已经记录到100多种传粉昆虫。
“我在三色堇上见过条蜂,还有凤仙花上的咖啡透翅天蛾,都是比较难见到的种类。”王一汀说,刚开始对昆虫并没有特别的偏好,但在热心志愿者的指导下,认识的昆虫和花越来越多,有了成就感,兴趣也愈加浓厚。他希望能够继续参加今年的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帮助及时发现和拯救脆弱的物种。
本文作者:陈玺撼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