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世界气温的增高,夏天变得越来越热。但对于人类来说,在炎热的气候里面,坐在有冷气的室内里面似乎不成问题。但是对于没冷气和电力的古代人来说,他们是如何渡过炎热的夏天的呢?只能采取扇扇子,还是能容忍过去?我们都明白,虽然前人没空调和冰柜,但古人仍然在夏天生产各种冰制品和冷饮。那么这些技术从哪里来呢?
唐朝皇帝打造物理空调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一次唐玄宗请了一位叫陈之杰的官员来谈事。那是仲夏,当他来到宫殿时,他满头大汗。但是靠近玄宗,就深感一阵凉意。历经了这场又热又冷的温度替换,陈之杰回去时患病了。可见,爱享受的唐玄宗早就准备了度夏的办法。那么,前人是如何在炎热的夏天使宫殿变冷。
原来,唐玄宗在皇宫顶上塞满了冰块,然后用水车将水抽到顶上,让水从屋子的四面流下去。通过用冰水冷却宫殿,这边产生了一个“冷气卧室”。唐代道教炼丹时,找到只要把硝石放到水里,水温很快就会下去,最终产生冰层。这称作化学制冰。在宋代,这种方式以及非常成熟,并在老百姓之中散播。
冬天采集冰块,放到冰窖里面夏天使用
冰窖通常建在湖水旁。冬天,湖水结冰。人们把冰运到冰窖,用干草包上去以维持冷度。就像小时候在街上的棒冰箱子里面卖冰棍一样。它盖住棉被,起到冷库的作用。冰窖又冷又干燥。如果有充足的冰层,
即使在夏天,冰层也不会全然蒸发。冰层可用来提供需要降温的冰块和留存食材。除了冰窖和冰井,还能用井水来帮助降温。当夏天来临时,人们经常先把食物放到井水里面冷却,然后把它们捞起来吃。因此,前人用井储冰也是一种广泛的作法。
夏天的冷饮不单单是现代人专利
北宋京都汴梁,多样的国民经济造就了各种冷饮和美食。即使是在大夏天,在熙熙攘攘的汴京街头,你也可吃到摊贩们出售的各种冰镇饮品,如味道的“冰糖雪冰元子”和酸的“冰酸梅煮”。一口就能把炎热一扫而光。
南宋时,在都城临安,你还可喝到“雪浸豆水”、“雪浸梅花酒”等特别的冷饮。文学家杨万里甚至曾写过一首关于南宋人吃冰食消暑的诗。6月的中午,在京城临安,街面上的人们都在流汗。冰食摊贩的叫喊声从远远处就能听到,可以成为古人解热的一个绝佳方法。
总结
当然,这些生活方法的多元化也受益于制冰等技术的不断成熟,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我们的先祖给我们留下来了很多文化财产,包括丰富多彩的度夏行为。我们与否能保存这些财产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现在需不懈做的事。因此,从宋代的吃食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人相对在封建社会的丰富日常生活,也可以从清明上河图中体现出来。